您当前的位置:中国当代健康网资讯正文

重阳为何拔茱萸茱萸的风俗与药理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2019-10-08 16:53:34  阅读:4977+ 作者:建群中医

原标题:重阳为何拔茱萸?茱萸的习俗与药理

——茱萸——

茱萸,又叫“越椒”、“艾子”,是一种双子叶植物纲、山茱萸目、山茱萸科、山茱萸属常绿带香的植物,具有杀虫消毒、逐寒祛风的功用。木本茱萸有吴茱萸、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,都是闻名的中药。佩茱萸,我国岁时习俗之一,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,臂上佩戴插着茱萸的布袋(古时称“茱萸囊”)。

茱萸 (常绿带香植物)/来历——“科普我国”

茱萸是一种落叶小乔木,开小黄花,果实椭圆形,赤色,味酸,可入药。果实称“萸肉”,俗称枣皮,供药用,味酸涩,性微温,为收敛性健壮药,有补肝肾止汗的成效。生善于温暖地带,散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,朝鲜、日本也有散布。

——习俗——

古人把茱萸作为祭祀、佩饰、药用、避邪之物,构成茱萸习俗。晋代葛洪《西京杂记》中就记载,汉高祖刘邦的宠妃戚夫人于每年九月九日,头插茱萸,饮菊花酒,食蓬饵,出游欢宴。

喝酒、登高、赏菊、插茱萸

插茱萸习俗,相传始于东汉,晋代成俗。至唐代,插戴茱萸、装修美容、祝颂延年益寿。王维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诗: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,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”前史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,在唐代就现已很遍及。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时,天高气爽,正是茱萸老练之时,茱萸被以为能祛病驱邪,所以古人或头插茱萸枝,或臂佩茱萸囊,登高游兴,并把重阳节称为登高节、茱萸节、茱萸会。清代,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,“免除凶秽,以招吉利”。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。直至民国时期,一些文人秋季集会请贴的常用样式为:“×月×日,登高萸觞,候光。”到民国今后,茱萸习俗逐步阑珊。但现在风俗依然保留着。

——药理——

吴茱萸有温中、止痛、理气、燥湿的成效,多用于治呕逆吞酸、厥阴头痛、脏寒吐泻、脘腹胀痛、经行腹痛、五更泄泻等症。《神农本草经》中记载吴茱萸“主温中下气,止痛,咳逆寒热,除湿血痹,逐风邪,开腠理。”《名医别录》中记载吴茱萸“主痰冷,腹内疼痛,诸冷实不用。”

《药性论》中记载吴茱萸“主亲信疾,积冷,心下结气,疰心痛;治霍乱转筋,胃中凉气,吐泻腹痛不行胜忍者;疗遍身顽痹,冷食不用,利大肠拥气。”《本草纲目拾遗》还记载吴茱萸有“杀恶虫毒,牙齿虫匿”之成效。

山茱萸有补肝肾、涩精气、固虚脱的成效,多用于治晕厥耳鸣、腰膝酸痛、阳痿遗精、遗尿尿频、大汗虚脱等症。山茱萸是男人的补药,关于肾虚、阳痿遗精、气虚的男人都合适这种药。《雷公炮炙论》中记载山茱萸能“壮元气,秘精。”《名医别录》中记载山茱萸能“强阴,益精,安五脏,通九窍,强力。”

《药性论》中记载山茱萸能够“补肾气、兴阳道,添精华。”

《日华子本草》记载山茱萸能够“暖腰膝,助水脏。”这儿的水脏就是指肾脏,由于五脏里边肾主水。

此外,山茱萸又能固经止血,可用治妇女体虚、月经过多等,可与熟地、当归、白芍等配伍使用。所以,山茱萸也是一种妇科疾病的常用药。

责任编辑: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